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表达了作者不畏困难的精神。
-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 D.这首诗借景说理,含蓄地表现出了作者希望归隐山野的心理。
答案
正确答案:D
知识点:诗文理解

作者通过对自己亲身登临千寻塔远望,一览无余的视角直接描写,来抒发出他心中兴奋愉悦的心情,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公元1050年(宋仁宗皇祐二年)夏天,诗人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途经杭州时,写下此诗。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初涉宦海,心怀壮志,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

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