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一个敞口容器中加热一种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增加了。
(1)波义耳的实验结果是否违反质量守恒定律?简析原因。
(2)试从原子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3)碘的某种氧化物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CO的污染程度。已知1分子的该氧化物可将5分子的CO氧化为CO2,同时生成1分子的I2,写出该碘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答案
(1)不违反(2分)。因为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因此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增加了(4分)。
(2)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因此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守恒(5分)。
(3)I2O5(4分)。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

(1)因为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因此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增加了,该实验仍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因此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守恒。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设该碘的氧化物为IxOy,根据反应前后C的数目守恒可知,5分子CO可被氧化为5分子CO2,该反应可表示为IxOy+5CO5CO2+I2。
根据反应前后I的数目守恒可知,x=2;根据反应前后O数目守恒可知,y=5。
则该碘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I2O5。

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