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练

化学原理的应用(二)

满分100分    答题时间30分钟

已经有544位用户完成了练习

解答题(本大题共小题, 分)

1.(本小题40分) 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1)等质量的蔗糖在等量的热水中溶解速率比在冷水中快。
(2)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黑烟生成。
(3)煤燃烧后剩下的灰烬质量比原来煤的质量小。
(4)金刚石很硬,石墨较软。
(5)家用煤炉中的蜂窝煤有12孔、14孔,甚至16孔等多个品种,孔道越多燃烧越充分。
(6)如果想使石灰浆刷的墙快点干燥、变硬,可以在室内生个炭火盆。
(7)盛水的铁锅与水面接触的位置有明显的锈斑。
(8)通常使用武德合金作为电路保险丝。
(9)咸菜晾干后,表面会出现一层盐霜。
(10)人们将买回的蔬菜在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再清洗。

    核心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  溶液基础知识  分子的性质  燃烧与灭火  金属的性质与用途  金属的锈蚀 

    2.(本小题6分)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作为发生器的锥形瓶内出现大量白雾,从导气口冒出的气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结束时试管中氧化铜全都变红后,又逐渐变黑。请分析产生上述两种异常现象的原因:
    (1)                          
    (2)                          

      核心考点: 二氧化碳的制取  还原性物质相关实验 

      3.(本小题6分) 化学老师在课堂上演示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如图,取4根细铁丝,下端拧在一起,插在胶塞上,将它们放在玻璃片上,上端分开成树形,将浸有酚酞试液的棉花团穿在“树枝”上,在玻璃片上放一个盛有浓氨水的小烧杯,罩上大烧杯。过了一会儿,发现棉花团由白色变成红色,犹如盛开的桃花,请你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浓氨水显碱性,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



        核心考点: 分子的性质 

        4.(本小题12分) 如图,将燃着的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用大烧杯罩住,你会看到什么现象?请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根据上述现象给我们的启示,若发生火灾你应如何逃生?




          核心考点: 燃烧和灭火 

          5.(本小题12分)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两个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他看到实验1和实验2中澄清石灰水出现的现象相同。

          (1)两个实验中,澄清石灰水中出现的共同现象是                          
          (2)解释澄清石灰水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实验1:                                
          实验2:                                

            核心考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 

            6.(本小题8分) 某学习小组为探究金属的性质,将一根铝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试解释上述实验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现象的原因。

              核心考点: 金属与酸反应 

              7.(本小题8分) 某同学做了一个有关铁生锈的趣味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一段时间后,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2)请用所学知识解释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核心考点: 金属的锈蚀 

                8.(本小题8分) 如图所示,在250mL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充满CO2气体,并用带尖嘴导管的单孔塞塞紧(导管另一端的橡胶管事先用夹子夹紧;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

                实验开始时,先将注射器中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推入到烧瓶中,一段时间后,打开夹子,观察到的现象是                                ,用所学知识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核心考点: 喷泉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