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号:16814题型:解答题测试正确率:59.1%

小立在家洗衣服时,发现一瓶刚过期的漂白液,对漂白液的漂白原理和该漂白液是否还有漂白作用产生了疑问。于是将其带到学校,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小组同学一起展开探究。
  【查阅资料】
1.制取漂白液的原理:Cl2+2NaOH=NaClO+NaCl+H2O,其有效成分是NaClO;
2.漂白液的漂白原理:
NaClO在空气中很快发生反应:2NaClO+H2O+CO2==Na2CO3+2HClO生成的HClO能使有色布条(含有机色素)褪色;
3.HClO不稳定,易分解,分解后丧失漂白作用。
  【提出问题】刚过期的漂白液是否失效?
  【实验探究】该小组的实验报告如下:


小组同学对失效后漂白液的主要成分很感兴趣,纷纷提出猜想并作进一步探究。
  【提出猜想】小立猜想有:NaCl
                            小英猜想有:NaCl、Na2CO3
                            小洁猜想有:NaCl、Na2CO3、NaOH
  【设计方案】
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用足量的稀盐酸就可以验证           的猜想成立。
为验证另两位同学的猜想,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


最后,他们综合小组同学的设计,经实验得出了结论。

2编号:16747题型:解答题测试正确率:0%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说明:标系中,矩形AOBC在第一象限内,E是边OB上的动点(不包括端点),作∠AEF=90°,使EF交矩形的外角平分线BF于点F,设C(m,n).
(1)若m=n时,如图1,求证:EF=AE;
(2)若m=tn(t>1)时,试探究点E在边OB的何处时,使得EF=(t+1)AE成立?并求出点E的坐标.

3编号:16746题型:解答题测试正确率:0%

已知:线段OA⊥OB,点C为OB中点,D为线段OA上一点.连接AC,BD交于点P.
(1)如图1,且D为OA中点时,求的值;
(2)如图2,当AD:AO=1:4时,求的值;
(3)如图3,当AD:AO=1:n时,直接写出的值.

4编号:16745题型:解答题测试正确率:0%

(1)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E是AD上一点,F是BC上一点,G是AB上一点,H是CD上一点,线段EF、GH交于点O,∠EOH=∠C,求证:EF=GH;
(2)如图2,若将“正方形ABCD”改为“矩形ABCD”,且AD=mAB,其他条件不变,探索线段EF与线段GH的关系并加以证明;
(3)根据前面的探究,你能否将本题推广到一般的平行四边形情况?若能,写出推广命题,画出图形,并证明,若不能,说明理由.

5编号:16744题型:解答题测试正确率:0%

在图1至图3中,直线MN与线段AB相交于点O,∠1=∠2=45°.
(1)如图1,若AO=OB,请写出AO与BD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
(2)将图1中的MN绕点O顺时针旋转得到图2,其中AO=OB.求证:AC=BD,AC⊥BD;
(3)将图2中的OB拉长为AO的k倍得到图3,求的值.

6编号:16743题型:解答题测试正确率:0%

在△ABC中,D为BC的中点,E为AC边上的任意一点,BE交AD于点O,某学生在研究这一问题时,发现了如下的事实:
(1)当时,有

(2)当时,有
(3)当时,有
(4)当时,参照上述研究结论,请你猜想用n表示的一般结论,并给出证明(其中n是正整数).

7编号:16742题型:解答题测试正确率:53.85%

如图,已知正方形OABC的边长为2,顶点A、C分别在x、y轴的正半轴上,M是BC的中点.P(0,m)是线段OC上一动点(C点除外),直线PM交AB的延长线于点D.
(1)求点D的坐标(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2)当△APD是等腰三角形时,求m的值;

8编号:16478题型:解答题测试正确率:0%

在△ABC中,AD⊥BC于D,∠B=2∠C,求证:AB+BD=CD

9编号:16477题型:解答题测试正确率:0%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中,M为CD的中点,E为MC上一点,且∠BAE=2∠DAM.
求证:AE=BC+CE.

10编号:16476题型:解答题测试正确率:0%

已知,如图,∠1=∠2,P为BN上一点,且PD⊥BC于点D,AB+BC=2BD.
求证:∠BAP+∠BCP=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