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号:62782题型:填空题测试正确率:0%
课本上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存在不少的缺点,如污染环境、误差较大等。小明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利用铁锈蚀原理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查阅资料]脱氧剂的主要成分为铁粉、少许活性炭、少量氯化钠和水。活性炭是一种载体,可以使脱氧剂中各组分混合均匀,并使铁粉疏松、透气。
[实验原理]铁生锈消耗集气瓶中的____(填物质名称),生成固态的铁锈,使集气瓶内压强____(填“增大”或“减小”),在压强差的作用下,量筒内水进入集气瓶;氯化钠可以加快铁锈蚀的速率。
[实验过程](1)取一个集气瓶,其实际容积是150mL,取一个量筒,内盛100mL的水。
(2)室温时,将一定量的脱氧剂悬吊在橡皮塞上,再将橡皮塞旋紧到集气瓶口,然后将导气管插入量筒内(如图所示),观察现象。
(3)当量筒内水面高度不再变化,且温度恢复至室温时,读出水面在73mL刻度处。
[实验结果]由上述实验数据可以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
[反思拓展]本实验的测量结果与理论值不一致,原因可能是____(填字母序号)。
A.使用了足量的脱氧剂
B.脱氧剂中有部分铁粉在实验前已被氧化
C.脱氧剂中的内层的铁粉没有与氧气接触
2编号:62781题型:填空题测试正确率:0%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探究:
甲烷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含碳元素的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无水CuSO4(白色)遇水变蓝色。
你认为____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如图装置:
(1)A、B装置的顺序____(填“能”或“不能”)颠倒,若颠倒,将影响产物____(填物质名称)的检测。
(2)实验中用纯净氧气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空气中含有____(填物质名称)和____(填物质名称)。
(3)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CuSO4粉末由____色变为____色,B中澄清石灰水____(填“变”或“不变”)浑浊,C中____色粉末变成光亮的____色,D中澄清石灰水____(填“变”或“不变”)浑浊,由此推断丁同学猜想成立。
3编号:62780题型:填空题测试正确率:0%
背景:市场上销售的豆腐干、盐水鸭等食品,常采用真空包装,即将食品装入包装袋,抽出包装袋内的空气,再充入防止食品变质的气体,然后封口。真空包装的目的是除去空气使大多数微生物因缺少____(填物质名称)生命活动受到抑制,停止繁殖,从而防止食品变质。
[提出问题]充入食品包装袋中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假设]同学们经过激烈讨论,最后提出了气体可能有三种情况:①N2;②CO2;③H2。
[提出方案](1)小明同学认为气体不可能是H2,因为它具有____性。
(2)为了继续探究气体的成分,小华和小红两位同学各提出了一种方案。
①小华方案:收集一瓶该气体,把一根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发现木条熄灭。由此得出气体是CO2。该方案是否可行?____(填“是”或“否”)。
②小红的方案被同学们认可。走进食品生产工厂,在装有该气体的容器(容器内压强接近大气压)上连接了如图的装置。
a.为了使容器内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活塞应向____(填“左”或“右”)移动。
b.不管气体是CO2还是N2,试管中都有的实验现象是导管口有____产生。
c.经过实验后,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是____(填物质名称)。
4编号:50592题型:解答题测试正确率:46.58%
金属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1)每年世界上钢铁的产量很高,但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 等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日常生活中可采用一些防锈措施,如: 。
(2)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金原子的中子数为197
C.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8
D.金元素位于第六周期第IB族
(3)在研究金属的性质时,某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将一定量铁粉加入到硫酸锌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然后对滤纸上的物质进行分析和实验。
【提出问题】滤纸上的物质是什么?
【做出猜想】甲认为只有铜;乙认为是铜和铁的混合物;丙认为是铜、铁、锌的混合物。
【交流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丙的猜想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与结论】同学们通过实验确定乙的猜想是正确的。请填空:
(4)在实验室称取20 g赤铁矿样品置于玻璃管中,称得样品和玻璃管的总质量为70 g,通入足量CO后加热使样品充分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冷却后称得玻璃管和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65.2 g。试计算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
5编号:49511题型:解答题测试正确率:40.18%
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可用在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来源,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CO2=2Na2CO3+O2。以下是某兴趣小组进行的探究活动:
(1)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取氧气,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室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将A装置中导气管上的胶皮管用弹簧夹夹住,往长颈漏斗中注入水至浸没漏斗下端,若能观察到 现象,即可证明装置不漏气。
②表明CO2没有被Na2O2完全吸收的实验现象是 。
③制得的O2可用D装置收集,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这是利用了O2的哪些性质?
(2)常温下H2O也能与Na2O2反应,生成NaOH和O2。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若要检验干燥的CO2能否与Na2O2反应,(1)中实验装置应如何改进?
(3)某潜水艇上有4人且都带着呼吸面具,如果每人每小时需要的氧气在某温度和压强下体积为50L,则该潜水艇中每天需要过氧化钠多少千克?(已知:在上述温度和压强下氧气的密度为1.5g/L)
6编号:49253题型:解答题测试正确率:64.2%
7编号:49249题型:解答题测试正确率:53.91%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有的是用聚乙烯制成的,有的是用聚氯乙烯制成的,小凤对包装食品的塑料袋进行探究,以验证其成分。
作出猜想:猜想一、该塑料袋是用聚乙烯制成的;
猜想二、该塑料袋是用聚氯乙烯制成的。
查阅资料:①聚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②聚氯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氢;
③无水硫酸铜是白色粉末,遇水变为蓝色。
实验探究:小凤将装置按A、B、C、D顺序连接好后,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B、D产生明显现象,C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证明,猜想 是正确的。
交流反思:①从化学角度分析,大量使用塑料制品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危害?
②连接实验仪器时,能否将B、C位置进行交换,理由是什么?